形态描述
体色多变化,有深浅色型。长翅型雄虫头顶褐色,或头顶端半两侧脊间黑色,脊和基隔室褐色;额、颊和唇基有褐色、暗褐色至黑色,各脊色较浅;触角褐色;前胸背板黄褐至褐色,复眼后方有黑色斑;中胸背板黑色,小盾片端部和后侧缘黄褐色;胸部腹板、各足基节黑色,足其余各节大体为褐色。前翅淡黄褐色,透明,脉和翅缘淡褐色,无翅斑。腹部黑色。雄虫尾节黑色,臀节褐色,臀突黑色。
短翅型雄虫体黄褐或褐色,仅腹部和生殖节黑色,也有个体头顶为褐色,额、唇基和颊黑色,前胸背板在复眼后方有少许黑褐色斑,中胸背板大部分褐色至黑色,前翅淡褐,色均一。
雌虫体、翅淡褐色,产卵器暗栗色。
头顶基宽微大于中长或近相等,基隔室后缘宽为中长的2.3倍,为最大长的1.9倍;额长为最宽处宽的2倍,基宽稍大于端宽;触角第1节长为端宽的1.4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;喙伸出中足转节,但不达后足基节。前胸背板短于头顶约0.8:1;中胸背板长为头顶和前胸背板之和的1.4倍。后足胫距后缘具齿18枚。
雄虫臀节短,具一对臀刺突,侧面观,先向后背方延伸再向腹面弯曲呈钩状;尾节侧面观,后缘几直,其长度约等于尾节的高度;阳茎端部分岔,叉深约等于阳茎宽度的3倍;阳基侧突具典型的属的特征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3.3~3.7mm,雌3.5~3.8mm;体长雄2.0~2.2mm,雌2.4~2.6mm;翅长雄2.7mm,雌3.0mm。
短翅型:体长雄2.1mm,雌2.4mm;翅长雄1.3mm,雌1.5mm,伸达腹部第8节。
观察标本:6♂♂、3♀♀,黑龙江穆棱,1985.Ⅷ.3,胡春林、丁锦华;2♂♂,吉林图门,1985.Ⅶ.29,胡春林、丁锦华;2♂♂、1♀,吉林海龙,1985.Ⅶ.22,张富满;3♂♂、2♀♀,甘肃武威,1987.Ⅶ.20,王金川、胡冠方等。
短翅型雄虫体黄褐或褐色,仅腹部和生殖节黑色,也有个体头顶为褐色,额、唇基和颊黑色,前胸背板在复眼后方有少许黑褐色斑,中胸背板大部分褐色至黑色,前翅淡褐,色均一。
雌虫体、翅淡褐色,产卵器暗栗色。
头顶基宽微大于中长或近相等,基隔室后缘宽为中长的2.3倍,为最大长的1.9倍;额长为最宽处宽的2倍,基宽稍大于端宽;触角第1节长为端宽的1.4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;喙伸出中足转节,但不达后足基节。前胸背板短于头顶约0.8:1;中胸背板长为头顶和前胸背板之和的1.4倍。后足胫距后缘具齿18枚。
雄虫臀节短,具一对臀刺突,侧面观,先向后背方延伸再向腹面弯曲呈钩状;尾节侧面观,后缘几直,其长度约等于尾节的高度;阳茎端部分岔,叉深约等于阳茎宽度的3倍;阳基侧突具典型的属的特征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3.3~3.7mm,雌3.5~3.8mm;体长雄2.0~2.2mm,雌2.4~2.6mm;翅长雄2.7mm,雌3.0mm。
短翅型:体长雄2.1mm,雌2.4mm;翅长雄1.3mm,雌1.5mm,伸达腹部第8节。
观察标本:6♂♂、3♀♀,黑龙江穆棱,1985.Ⅷ.3,胡春林、丁锦华;2♂♂,吉林图门,1985.Ⅶ.29,胡春林、丁锦华;2♂♂、1♀,吉林海龙,1985.Ⅶ.22,张富满;3♂♂、2♀♀,甘肃武威,1987.Ⅶ.20,王金川、胡冠方等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